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,2020年上半年全国各大中小学延迟开学。在教育部“停课不停学”的号召下,如何确保学生在家期间得以有效学习,成为摆在各个基础教育学校前面的一道难题。
学军中学海创园学校,创办于2018年,是杭州学军中学响应市教育局“新名校集团化办学”改革的第三次办校实践。延期开学期间,学军中学海创园学校深入了解学生学习需求,尝试依托线上技术(直播、互动和大数据即时反馈),探索教与学的线上教学组织新形式,为切实解决远程学习的诸多痛难点提供新的方案。
“教育+互联网”,发挥教育者的主导力量
学军中学借助技术手段提升课堂容量、上课效率的实践,可以一直追溯到1998年。作为杭州市最早一批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重点中学,学军中学一路探索:1998年成立多媒体制作中心,制作课件,教学全覆盖,大大提高了课堂容量、教学效率;于2013年发起C20慕课联盟校,探索分享“先学后教”(录制教学重点视频)的“翻转课堂”平台;2015年,学校专门搭建4间直播间,率先尝试“空中课堂”直播授课新模式。
海创园学校党委副书记、数学特级教师冯定应就是最早一批参加“空中课堂”授课的老师。“技术的革新可以为教育形式的多样化起到推动作用”,冯校长提到,“但,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是主导力量,线上教育要更加关注学情和教师力量。”
疫情期间,学军中学海创园学校通过“空中课堂”形式授课,主讲老师大多为各学科组经验丰富的高级教师。除了优质的教学内容,选择合适的时机释放内容也很重要。“优质的教学内容需要有序释放。主讲老师要在考虑学生学情动态发展的基础上,逐步、有针对性地释放教学内容。就像厨师,需要把握火候一样。”学军中学海创园学校物理教师黄晓博说道。
“高互动”课堂,助力师生精准答疑
线上教育,师生之间隔着屏幕,无法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,这种情况下很多家长担心是否会影响到课堂互动,进而影响上课效果?
事实上,比起线下提问,学军中学海创园学校的“空中课堂”里,互动形式更为多样:除了主讲老师直接提问学生,还有通过学生在线做题时时获得相关正确率数据,学生直接在交流区打字提问等形式,学生的提问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。“平常在学校不太敢提出问题,现在通过打字提问,我感觉更加有安全感,提问的也就多。”高一4班唐逸星同学谈及上网课时的互动体验时谈到。
值得一提的是,学生在交流区的提问,不仅会有主讲老师的及时解答,还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——学生在交流区通过文字的形式为同学解答。语文组备课组长,高级教师王文娟说:“从学生反映来看,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助的结合,确实可以更加精准地为学生解疑答惑。”
大数据即时反馈,高效实施教学管理
疫情期间,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直播课、在线互动、提交作业、下载资料等,平台自动收集信息,处理信息,并及时生成各种形式的反馈信息。反馈信息落实到学生个人,一方面班主任和学科老师可以通过数据信息,及时联系家长和学生,起到精准监督的作用,另一方面学生的反馈情况可以再次应用于教学之中,达到“以学促教”的良性循环。
学生家长对大数据反馈的模式比较认可,高一(2)班许宇轩家长说:“我们家长复工之后,无法陪伴和监督孩子学习。老师每天晚上将孩子一天的学习情况数据,包括作业完成情况、作业质量和作业未订正情况,告诉我们家长,我们根据老师的数据和孩子聊一聊,找出问题所在,帮助孩子纠正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。精准的数据,加上老师的认真负责,确实有效果!”

运用大数据的即时反馈,不仅可以更加高效、精准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,还可以根据作业量的反馈、批阅情况对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管理。
“空中课堂的整体模式,其实是智慧课堂的一个雏形。我们还在不断探索,希望能够依托技术,探索从关注分数到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新的育人模式。”黄晓博说。(章静怡)
全部评论